感心生活

惜食教育一:台灣惜食教育推廣協會誕生

雖然沒有大學文憑,半生從事餐飲工作

因緣際會下看見輔大食品科

學冰淇淋外貼的招生海報

想好好進修自己的張翡珊因此報名申請

「輔仁大學國際創業與經營管理學程」

(以下簡稱國創所)

那時候連國創所是什麼、在做什麼

我不知道,就去參加,準備了很多資料

還真的就讓我考上了。

回憶起當時情景,她驚訝地說

「我知道我為什麼要進國創所。」

在申請前就目標研究剩餘食物運用的她

於二〇一七年有了更好的理由

繼續鑽研食物浪費之議題

更重要的是,在國創所認識一群

支持她理念的朋友

共同創立台灣惜食教育推廣協會

(以下簡稱惜食協會)

惜食協會整合推廣張翡珊平時上課的內容

包括蔬食、低碳飲食及環境倫理

收集農產地多餘、不能外銷

但安全可食用的農產

製成美味可口的糧食分送給有需求的社區

致力於傳遞愛惜地球的理念

打造永續環境。

「我不做熟剩食」

張翡珊表示收取果菜市場剩下的作物

需要花費人事成本挑選、處理食材

且因為剩餘蔬果可能放置多天

除了量少也容易形成衛生疑慮

因此她喜歡親自去農產地取食材

雖然要視每次向農家獲得的食材

來重新調整製作的糧食

但直接與農家接洽

才能消耗最大量的剩餘蔬果又節省成本

才是解決剩食的長久之計

「我最想做的事是開一間餐廳」

張翡珊理想中的餐廳

一餐有四至六道菜及兩種不同的飯

食材皆從農地拿外相不佳、不能外銷的蔬果

他們雖然不好看,但是非常新鮮

並提供民眾吃到飽來最大量的解決剩食

十分考驗廚師「見菜做菜」的實力

因為剩餘的食材不會每天一樣

而民眾也會希望同樣蔬果

能吃到不同的變化

如同推廣惜食議題的所有人理想

皆是讓社會明白食物得來不易

丟棄的食物其實可以善加運用

但身為社區大學的老師

張翡珊明白教育急不得

從開辦課程到成立協會

從教育家庭主婦的學生

運用食材變化減少食物浪費

到協助處理整個農地的作物過剩

她一步一腳印想將自己多年的

食材料理經驗帶給更多人

雖然惜食問題永遠解決不完

張翡珊說:「能做多少是多少」

分享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