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過後不只家家戶戶有吃不完的柚子
柚農也為滯銷的柚子們苦惱
新北市台灣惜食教育推廣協會見狀
向柚農收取節後剩下的柚子
研發成柚子牛軋糖、柚子酥、柚子棉花糖
協會創辦人張翡珊也於各地社區大學授課
帶領學員將家裡吃不完的食材製成美味料理
串起從農地、教室到自家廚房的惜食陣線

有次朋友送給張翡珊兩百斤的文旦
自己吃不完便發放給左鄰右舍
她笑著說:「發到鄰居看到我都會怕」
中秋過後每個家裡幾乎都有吃不完的柚子
更別說農地還沒銷售出去的柚子
數量多到「要多少有多少」
發現問題後協會這兩年來致力於
協助柚農解決過剩的柚子
目前協會有十多種柚子產品在研發中
包括柚子牛札糖、柚子酥、柚子棉花糖等等
柚子產品的製作過程相當麻煩
不像鳳梨一年四季都產
季節限定的柚子採收下來後
要馬上撥柚肉並冷凍備用
柚子果肉味道不足且單一
因此產品會加入柚子皮提味
而柚子皮又麻又苦,為去除雜味
必須先醃製七天,其中約兩天換一次水
七天過後經人員試吃後
才進行下一步產品加工
以前張翡珊認為產品要自己手工製作
觀念轉換後她說:「真正想要解決問題,要找代工,量才衝得出來。」
因此柚子產品的產製
由宜蘭薪寬茶園及花蓮瑞穗農民
自家農地細心栽種柚子
剩餘的作物由協會進行產品研發後
再送往代工廠製作,大家各司其職
才能最大量的運用中秋後滯銷的柚子。